行业动态>数字人民币的2021:超30家银行接入,微信、支付宝入局
数字人民币的2021:超30家银行接入,微信、支付宝入局
2021-11-20
数字人民币面世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新进展频频出现,尤其是在2021年按下了加速键。如,2021年4月数字人民币产品首次集中亮相;7月官方首次发布研发进程白皮书;9月安全芯片厂商在服贸会齐亮相;超30家银行加入数字人民币体系;北京冬奥试点场景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回顾2021年,从陌生到熟悉,数字人民币研发、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展望2022年,受益于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上线以及国办发文支持多场景试点使用的政策,数字人民币概念股大幅上涨,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未来,数字人民币还将带来哪些惊喜?
零售场景持续扩容,冬奥场景加快推进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根据用户和用途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面向公众发行并用于日常交易。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属于后者,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
1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演讲中指出,“目前,11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相关工作。对中国而言,研发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基于此,对零售场景的探索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方向。截至2021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公开表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已开立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达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约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和政务等各个领域。
线下场景方面,试点地区的不少商场、医院、学校、北京地铁、景区(如,圆明园)等均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的结算。线上场景方面,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以子钱包的形式推送结算。从最近上架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来看,已有56个子钱包,涵盖了购物、出行、生活、旅游等方方面面。
具体来看:购物方面,京东、美团(外卖、单车、买菜)、多点、苏宁易购App、苏周到、圳帮扶、中国电信翼支付、中国电影通、小米商城等18家均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活方面,饿了么、天猫超市、盒马、顺丰速运、百信银行、天天果园、特来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支持)、OPPO钱包、国家电网(电费支付)、中石化(加油、充值等)、快手、58同城、爱奇艺、百度等17家;出行方面,主要有深圳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北京一卡通、青岛地铁、天府通、滴滴出行等10家;旅游方面,携程旅行、途牛、君到苏州、春秋航空、首客首享;另外,还有北航、党费交纳·复兴壹号、完美校园、哔哩哔哩、腾讯视频、数据钱包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7日,京东创新实现了第三方商家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成为全国首批支持自营+第三方商家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企业,而在此前,京东仅支持自营商品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2021年11月,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设立于体育馆路街道的出租房屋委托代征点,办理了全市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纳委托代征税款业务。在这背后,神州信息及其子公司神州方圆提供技术支持,工商银行体育馆路支行参与调试。
此外,随着冬奥会开幕时间越来越近,数字人民币的铺设情况备受瞩目。记者了解到,2021年11月,在北京赛区,冬奥组委园区内场景已全部完成,冬奥安保红线内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与场馆建设同步推进;在张家口赛区,已建成场馆的5个支付场景100%落地;未建成场馆的14个支付场景已100%签约,其余30多个在建场景已完成商户100%对接。据了解,境内外消费者可根据自身习惯及使用偏好自主选择手机App形式的数字人民币软钱包或不依托手机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超30家银行接入,支付宝、微信支付入局
根据央行对运营体系的设计,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负责向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运营机构及相关商业机构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
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地区正式大规模测试之初,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试点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逐步扩大,其他银行也开始探索如何接入数字人民币体系。
央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为确保数字人民币广泛可得,还需充分发挥其他商业银行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积极作用,在厘清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上,与指定运营机构一起共同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系统开发、场景拓展、市场推广、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实现数字人民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从1月4日上架应用市场的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来看,除六大国有行之外,招商银行、网商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均在运营机构之列。其中,网商银行(支付宝)是在2021年5月“点亮”,同时支付宝App增加了数字人民币的模块。微众银行(微信支付)是在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上架之时“点亮”,用户实名开通该钱包后,其微信的支付界面将同步新增“数字人民币”入口。目前,数字人民币的网商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钱包均可以正常使用收付款、充值等功能。
同时,数字人民币钱包在充值时也不再局限于六大行,而是扩充到35家银行。不仅有包括国有行、股份行,还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郝毅认为,非指定运营机构涉足数字人民币业务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部分企业的员工工资账户开立在了非运营机构,非运营机构参与可以省去消费者开立更多银行账户的环节,使大家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数字人民币。第二,更好地调动市场力量,搭建更丰富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机构增加,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的加入,可以根据当地城市(农村)的客户情况,搭建更适合当地推广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第三,体现了数字人民币推广中的公平公正,给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机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用户运营策略